
一個常州餐飲小老板的焦慮50天,疫情期間門面房租漲得快還要還房貸

2020-04-03 13:30
房地產知識
精選回答
韓波設想中的2020年,是個充滿希望的新開始:
3個月前,與朋友合伙的新店開業。2個月前,裝修籌備半年的老店新生。手里還有兩家客流穩定的網紅店。一切都是預料之中的節奏,他期待中自有篤定:“做餐飲這些年,大家喜歡什么,我看得還是比較準。”
只是這一次,他剛猜中開頭,劇情走向就脫了軌。
一、5年老店重裝新開
去年年中,韓波在鵬欣麗都經營了5年的老店蝦來來,開始籌備重裝,準備換個新牌子“鮮螺灣”,轉做小海鮮+中餐。
裝修拖到年底,一個老客人來催開業,順口問:“聽說武漢海鮮市場都快封了,你還做海鮮?”韓波想了想,不以為然:“海鮮出事,為什么廣東沿海一帶都好好的?”
十年前,韓波從云南回到常州投身餐飲。資歷經驗或許比不過本地大佬們,但戰績也可圈可點——幾年前,“網紅”概念還沒深入人心時,他經營的蝦來來、西倉兩個品牌,已經擁有很多忠實粉絲。
在尋味記吃貨團的微信群里,韓波是從早晨到半夜都很活躍、精力旺盛的夜貓子,訂位訂餐有求必應,微信好友早就加滿上限5000。
可夜貓子韓波,過去半年睡得不太好。面臨合同到期,去年年中,很多人勸他放棄蝦來來廣化店。因為龍蝦受季節局限大,過冬吃力,房租又漲得快。韓波思量再三,決定把店留下重開。
“我對鵬欣麗都商圈有信心,員工也都跟了我很多年,不忍心。很多人需要還房貸,一份穩定的工作,對他們很重要。”
結果,裝修不斷遇到問題,多拖了4個月,前后投進去將近200萬。今年1月12日,鮮螺灣終于開業,老員工全部留了下來,韓波很高興。
一周營業額達到預期。計劃大年夜做完年菜外送就閉店休息,初八開始包廂已經預訂出去十幾桌,一切向好。
二、焦慮下的復工自救
變化是突如其來的,幾天內急轉直下。
年初二開始,節后包廂退訂電話接二連三打進來。他和同行聊天,有人焦慮到整夜失眠:這樣下去能撐多久?要不干脆關掉不做了?
韓波也急,但或許是半年來經歷的糟心事多,反而扛得住:“老天一棍子已經打下來了,你不能懵,要自救!”
他天天盯緊新聞和美團、餓了么,發現外賣并沒有被叫停。又盤了盤自己店里的成本和人員。年初十,常州多數中餐廳都還在觀望,鮮螺灣推出了外賣。
韓波微信里的5000個好友,這時成了同行們羨慕不已的寶庫。他沒有上架外賣平臺,靠發朋友圈,每天就有50單以上,凌晨一兩點還在接第二天的單。單量、客單價,前所未有得好。
為了多些附加服務,韓波甚至發展出一項“副業”:好多客人愛喝網紅奶茶machi machi。他組織了十來個人,每天免費幫忙接單搶單,再和外賣訂單一起送到家。
唯一的問題是,很多訂單距離太遠,橫山橋、鄒區、橫林、薛家甚至丹陽。還有客人會給卡口值守的交警、志愿者點愛心餐。配送范圍遠遠超過了一般外賣平臺。
當時騎手很少,敢出來干活的都是在玩命。但韓波眼睛都不眨:只要路不封的地方都送,一單加50元小費也送,叫貨拉拉也送!有時實在沒人接單,他就自己送。
別人看他做得風生水起,韓波的焦慮也達到了頂峰。復工前他四處托人高價囤了1000個口罩和一批消毒物資,復工后天天給員工開會強調防疫。“絕對不能出事,只要有一個人感染,整個店都完蛋。”
三、需要時間重建信心
靠外賣撐過焦慮的第37天,鮮螺灣等來了恢復堂食。但韓波自己知道,真正的寒冬或許才剛剛開始。
傳說中的“報復性消費”沒有顯現,這種情況他早有預料。2月11日鮮螺灣搶先上架了外賣龍蝦,沒想到客人嘗鮮過后,銷量就斷崖式下跌。他敏感地察覺到,大家的消費能力不同往年了。
“很多人還不敢馬上出門聚餐,反而因為選擇多了,外賣單量在下降。這時候開堂食,運營成本噌噌往上漲。我的店二月、三月虧損已成定局,四月、五月還是未知數。”
而他的全年計劃也已經被打亂,雖然有朋友鼎力相助,微信、支付寶借貸全開,資金依然無法周轉,自然一切免談。
開店容易守店難。十年來一直熱愛嘗試、熱愛挑戰的韓波,今年只想守住這條呆了5年的街,守住這個老客人都熟悉的老位置,守住這家剛出生的店。
“我們需要時間來恢復調整,客人也需要時間來重建信心。一切都會好的。”
延伸閱讀
餐飲行業在中國,容納了超過4000萬的就業人口,每年貢獻了超過4萬億的銷售額。
中國烹飪協會2月12日發布調查報告,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相比去年損失達到100%以上。多家餐飲企業曾對媒體表示,若疫情持續發展,企業的現金流能維持三個月運轉,已是最好的情況。
有行業專家認為,在全球大趨勢和微環境的雙重壓力下,許多餐飲企業可能熬得過病毒,熬不過時間。
報復性消費會遲到很久,但餐飲業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
1.餐飲品牌的產品化會加速,推出品牌IP的加工型食品。
2.一些品牌將去美團化,建立自己獨有的流量池。
3.品牌孵化、餐飲創投、商業門店邏輯將有所轉變。會有一批規模企業選擇海底撈模式,選擇上市。
3個月前,與朋友合伙的新店開業。2個月前,裝修籌備半年的老店新生。手里還有兩家客流穩定的網紅店。一切都是預料之中的節奏,他期待中自有篤定:“做餐飲這些年,大家喜歡什么,我看得還是比較準。”
只是這一次,他剛猜中開頭,劇情走向就脫了軌。
一、5年老店重裝新開
去年年中,韓波在鵬欣麗都經營了5年的老店蝦來來,開始籌備重裝,準備換個新牌子“鮮螺灣”,轉做小海鮮+中餐。
裝修拖到年底,一個老客人來催開業,順口問:“聽說武漢海鮮市場都快封了,你還做海鮮?”韓波想了想,不以為然:“海鮮出事,為什么廣東沿海一帶都好好的?”
十年前,韓波從云南回到常州投身餐飲。資歷經驗或許比不過本地大佬們,但戰績也可圈可點——幾年前,“網紅”概念還沒深入人心時,他經營的蝦來來、西倉兩個品牌,已經擁有很多忠實粉絲。
在尋味記吃貨團的微信群里,韓波是從早晨到半夜都很活躍、精力旺盛的夜貓子,訂位訂餐有求必應,微信好友早就加滿上限5000。
可夜貓子韓波,過去半年睡得不太好。面臨合同到期,去年年中,很多人勸他放棄蝦來來廣化店。因為龍蝦受季節局限大,過冬吃力,房租又漲得快。韓波思量再三,決定把店留下重開。
“我對鵬欣麗都商圈有信心,員工也都跟了我很多年,不忍心。很多人需要還房貸,一份穩定的工作,對他們很重要。”
結果,裝修不斷遇到問題,多拖了4個月,前后投進去將近200萬。今年1月12日,鮮螺灣終于開業,老員工全部留了下來,韓波很高興。
一周營業額達到預期。計劃大年夜做完年菜外送就閉店休息,初八開始包廂已經預訂出去十幾桌,一切向好。
二、焦慮下的復工自救
變化是突如其來的,幾天內急轉直下。
年初二開始,節后包廂退訂電話接二連三打進來。他和同行聊天,有人焦慮到整夜失眠:這樣下去能撐多久?要不干脆關掉不做了?
韓波也急,但或許是半年來經歷的糟心事多,反而扛得住:“老天一棍子已經打下來了,你不能懵,要自救!”
他天天盯緊新聞和美團、餓了么,發現外賣并沒有被叫停。又盤了盤自己店里的成本和人員。年初十,常州多數中餐廳都還在觀望,鮮螺灣推出了外賣。
韓波微信里的5000個好友,這時成了同行們羨慕不已的寶庫。他沒有上架外賣平臺,靠發朋友圈,每天就有50單以上,凌晨一兩點還在接第二天的單。單量、客單價,前所未有得好。
為了多些附加服務,韓波甚至發展出一項“副業”:好多客人愛喝網紅奶茶machi machi。他組織了十來個人,每天免費幫忙接單搶單,再和外賣訂單一起送到家。
唯一的問題是,很多訂單距離太遠,橫山橋、鄒區、橫林、薛家甚至丹陽。還有客人會給卡口值守的交警、志愿者點愛心餐。配送范圍遠遠超過了一般外賣平臺。
當時騎手很少,敢出來干活的都是在玩命。但韓波眼睛都不眨:只要路不封的地方都送,一單加50元小費也送,叫貨拉拉也送!有時實在沒人接單,他就自己送。
別人看他做得風生水起,韓波的焦慮也達到了頂峰。復工前他四處托人高價囤了1000個口罩和一批消毒物資,復工后天天給員工開會強調防疫。“絕對不能出事,只要有一個人感染,整個店都完蛋。”
三、需要時間重建信心
靠外賣撐過焦慮的第37天,鮮螺灣等來了恢復堂食。但韓波自己知道,真正的寒冬或許才剛剛開始。
傳說中的“報復性消費”沒有顯現,這種情況他早有預料。2月11日鮮螺灣搶先上架了外賣龍蝦,沒想到客人嘗鮮過后,銷量就斷崖式下跌。他敏感地察覺到,大家的消費能力不同往年了。
“很多人還不敢馬上出門聚餐,反而因為選擇多了,外賣單量在下降。這時候開堂食,運營成本噌噌往上漲。我的店二月、三月虧損已成定局,四月、五月還是未知數。”
而他的全年計劃也已經被打亂,雖然有朋友鼎力相助,微信、支付寶借貸全開,資金依然無法周轉,自然一切免談。
開店容易守店難。十年來一直熱愛嘗試、熱愛挑戰的韓波,今年只想守住這條呆了5年的街,守住這個老客人都熟悉的老位置,守住這家剛出生的店。
“我們需要時間來恢復調整,客人也需要時間來重建信心。一切都會好的。”
延伸閱讀
餐飲行業在中國,容納了超過4000萬的就業人口,每年貢獻了超過4萬億的銷售額。
中國烹飪協會2月12日發布調查報告,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相比去年損失達到100%以上。多家餐飲企業曾對媒體表示,若疫情持續發展,企業的現金流能維持三個月運轉,已是最好的情況。
有行業專家認為,在全球大趨勢和微環境的雙重壓力下,許多餐飲企業可能熬得過病毒,熬不過時間。
報復性消費會遲到很久,但餐飲業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
1.餐飲品牌的產品化會加速,推出品牌IP的加工型食品。
2.一些品牌將去美團化,建立自己獨有的流量池。
3.品牌孵化、餐飲創投、商業門店邏輯將有所轉變。會有一批規模企業選擇海底撈模式,選擇上市。
本網頁內容由用戶提供,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本網站不對上述內容的真實性和時效性負責,如您認為需要修改或刪除,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