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業費收繳率達到100%,常州東坡雅居小區業主的自治之路

2019-03-23 20:37
房地產知識
精選回答
平整的道路、郁郁蔥蔥的綠化帶、粉刷一新的墻壁、停放有序的車輛、進出便利的智能車輛識別系統、整潔規范的布告欄……初夏的風吹過,迎面而來的是一派和諧愜意的生活場景。
坐落于延陵東路的東坡雅居小區,在社區、業委會、業主的共力之下,實行業主自治模式,一年以來,小區舊貌換新顏,物業服務、鄰里關系明顯改觀,小區物業費收繳率首次達到100%。
去年,小區業委會獲評天寧區五角場社區優秀“社區團隊管理者”。
走的是“業主主導+專業服務”的路子
東坡雅居2008年交付,落成之初,有專門的物業公司,但管理效果不盡如人意,不滿之聲漸多。2015年5月,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2年后,在居民的呼聲中,業主自治模式應運而生。
沒有了物業公司,東坡雅居如何專業管理?小區業委會主任白慧娟,是一個60多歲的阿姨,她告訴記者,小區走的是“業主主導+專業服務”的路子。
業委會精挑細選、外聘了具有多年物業管理經驗的蔣經理作為“大管家”,在蔣經理主導下,又聘請了7名保安、5名保潔員、2名會計、2名水電工和1名綠化工,以書面形式詳細規定了各自崗位的工作內容及標準,獎勤罰懶,調動大家積極性。而7名業委會成員和25位樓道長,則主要是義務服務。大家樂于奉獻,能者多勞,又各司其職,和諧共進,小區管理水平較過去有了較大提升。
由于精打細算,自治后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小區開支明顯減少,物業費收繳率首次達到100%。“自己當家,各施所長,大家也都精打細算,能省就省。”白慧娟列舉了一些省錢的例子。之前,電梯經常會出故障,一修就動輒不少錢,現在業委會成員吳新珍自學了電梯知識,兼任起了電梯長,12臺電梯,哪臺壞了,需要買零配件,她親自采購,光這一項就節約不少。業委會成員、70多歲的周寶第,主動報名兼任起了小區保潔員,500多平方米的車庫,她一個人掃了,節約了幾個勞動力。
開支少了,雖然物業費從原來的每平米每月0.8元降到了0.5元,如今賬面仍結余了26萬元。
進門小家,出門大家,小區更有鄰里溫情了
小區車庫,以前晚上黑燈瞎火的,如今變得整潔明亮,成為一波又一波業主散步乘涼、噓寒問暖的好去處……
家住8幢的狄師傅告訴記者:“以前,大家都是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走在路上,大家相互不認識,見面也不多說話,但自從業主自治后,大家溝通的更多了,而且鄰里守望相互幫助。”
有件事一直讓狄師傅記憶深刻,去年小區一位老人去世,子女都在日本,沒辦法及時趕回,在白慧娟的帶領下,小區業主一起幫老人料理了后事。“我們這個小區老人占了40%以上,而且大多是空巢老人,上了年紀難免有個頭疼腦熱的,有這么多好鄰居在,我們確實感到很安慰。”
外聘會計張玉萍是局外人,看得也更清,“業委會實行三必到原則,碰上居民生病住院、家里有困難、生老病死這三種情況,業委會肯定必到,如果有老人去世,還會送花圈,這在城市里的小區很難想象。”
“現在我們小區可是個明星小區,聽說我們環境這么好,老朋友、老同事都嚷著要來參觀。”采訪中,有業主這樣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們的二手房也比周邊的貴呢。”
小區自治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模式難以簡單復制
說起自治之路,60多歲的白慧娟卻感慨地說:小區要想走自治之路需天時地利人和,離不開業委會每個人的奉獻精神和業主的大力支持,而且小區規模不能大。
白慧娟說,東坡雅居共700多戶,屬于“微型小區”,要是小區太大,我們人力有限,也不可能完全管到位。而且小區大了,各種不同的意見也會冒出來,管理起來有難度。“因為僅僅靠幾個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全體居民共同參與,才能真正做到整潔、文明、和諧。”
再就是,業委會的每個人都要有奉獻精神。一個小區就是一個小社會,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會遭遇種種質疑和不解,所以作為業委會成員,一定要行得正、有奉獻精神。
在管理上,要做到決策民主、開支透明,明細到每一戶,方便業主對小區人、財、物全面了解和監督。
本網頁內容由用戶提供,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本網站不對上述內容的真實性和時效性負責,如您認為需要修改或刪除,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