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市房管局深化“放管服”提升作風紀實

2018-12-18 21:17
房地產知識
精選回答
做好“店小二”,服務“不打烊”,常州市住保中心工作人員定期主動深入社區宣傳保障房政策。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被社會各界視作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市房管局連續4年,以“群眾和社會滿不滿意”作為評價指標,通過規范養成、放管結合、質效提升等一系列規范動作,讓機關作風煥然一新。
去年,完全獨立的第三方測評結果顯示:常州市房管局在服務規范、崗位紀律方面的測評分大幅提升,從原來的“合格”躍升到“優良”;在服務態度方面,測評分達到了9.36分,滿分為10分。去年,市房管局捧回“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我市成為全國唯一在住房保障全覆蓋方面獲此殊榮的城市。
這一系列改變,正是市房管局作風建設結下的果子。
規矩“多又細”,服務“不打烊”
上月初,市房管局收到了一封來自廣東的感謝信。
寫信人是韓山師范學院副教授郭炎武。他曾在常州工作,去年9月到常州市房管局打證明,到時已是下班了。因為第二天要給學生上新學期第一課,當晚需要趕回廣州,晚上6點多,他抱著試試的想法來到房管局。當時一位名叫白凡的女同志在加班,了解情況后,主動接受了他的材料,并委托同事丁兆春繼續跟進。丁兆春接手后,不僅主動幫助他把手續辦結,還及時寄給了他。
“在機關事務工作中,似乎日常是波瀾不驚,大多是細細碎碎,但正是這些細節關懷,體現了心系百姓的風范,累積執政為民之功業。”郭炎武在信中還表示,“雖時近年半,卻未曾忘記,每每想起,便覺暖意盈懷。”
見微知著。服務“不打烊”,此事雖然讓郭炎武副教授很感動,但在市房管局內部,卻是再平常和微不足道了,因為“首問負責制”是該局系列服務規范的一個內容。這樣的規范還包括崗位責任制、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等,不僅規矩多,而且細。
比如,最常見的接聽電話,該局要求,所有工作人員在接聽服務群眾的電話時,一定要先自我介紹、耐心傾聽、認真解答,即使咨詢結束,也要耐心地多等5秒鐘,讓群眾感受到誠意。
“做好‘店小二’,服務‘不打烊’,就是先從規范養成開始,積累在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中。”市房管局黨委書記、局長劉文榮表示。
最近幾年,常州市房管局將“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工程”年年列為全局重點工作之一。為了讓每項制度落到實處,該局引入第三方專業調研機構,對房管業務重點部門及服務窗口的作風效能建設情況進行綜合調研,對每一個細節都要明察秋毫,甚至工作期間是否瀏覽無關網頁,調研機構也要查。
該局一位工作人員坦言,他曾經在8:55分接到過暗訪電話,而到崗時間是9:00,這樣有點“刁難”的暗訪,讓他們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說實在話,當初還真有點怕這個暗訪,現在緊起來了倒習以為常了。”
權力放下去,質效提上來
“差不多同樣的公積金貸款,比前幾年辦理的同事省了2000多元呢。”家住新北區的市民王先生表示,最近他通過常州房屋擔保置換有限公司辦理公積金貸款,不僅不收費,窗口工作人員得知他家住城北,還特意推薦了就近網點,方便其辦理。
常房擔保公司是市房管局的一個下屬單位。2014年10月起,該公司根據住建部等有關文件精神,取消擔保收費,失去了主營業務收入。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公司果斷轉型,推出的“加減乘除”幸福公式服務品牌,即增加服務效能、減輕辦事負擔、乘勢強化服務、消除發展障礙,實現我市公積金貸款“零費用”,切實減輕貸款職工負擔。
深化“放管服”,最核心的一條就是要簡政放權。常房擔保只是市房管局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市房管局不僅取消了公積金貸款的擔保費及代理費、房屋安全鑒定收費、廉租房(公租房)異地移建款等收費,取消了物業企業資質、房屋裝飾裝修結構安全核準等行政許可和房產經紀人、物業管理員等職業資格核準。
更是將商品房預銷售許可、保障房申請資格核查、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審批、物業服務招投標管理、商品房現房銷售備案、商品房合同登記備案以及相關聯的30項行政處罰權放至各個轄區,經過一系列簡政放權,市房管局在市級層面已無行政審批事項。
“把權利放下去,讓質效提上來。”劉文榮表示,“簡政放權,就是讓政務服務更接地氣,從而高效化。”常房擔保取消了擔保、中介費用,服務卻在原有窗口服務體系基礎上有所提升,在全市實現4個擔保網點、11個保障房服務點相關配套業務全覆蓋。截至目前,常房擔保累計為我市16.8萬戶住房公積金貸款客戶提供擔保及相關配套服務,為常州9000余戶住房困難家庭提供后續管理服務。
“互聯網+”助力,百姓辦事省力
“不需要乘車走路,在網上就能年審,真的方便。”茶山的趙先生說。
趙先生和剛滿18周歲的女兒住在廉租房,以前每年都需要“跑一次”住房保障中心進行資格年審,因為肢體不健全,不太方便。去年,工作人員上門手把手教趙先生通過手機提交資料,通過網上年審,趙先生足不出戶就順利通過了年審。
去年,常州市住房保障中心在全省首推保障房智能化年審,與多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借助信息核查平臺通過“大數據比對”,保障房“看、查、辦、問”都能在線進行,我市近萬戶保障房家庭實現了“不見面審批”,尤其受到356戶殘疾家庭的歡迎,成為省住建系統創新示范。
“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這是我們提升服務的重要內容。”常州市房管局副局長趙江兵表示,這樣的服務,已經滲透到房管服務的方方面面。
比如配合市“龍城英才”計劃,精心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全設施、封閉式、智能化管理的“人才公寓”,無論單位和個人都可在線申請、拎包即住,目前已為150多名外來人才實現了安居保障。
房屋安全鑒定實現“缺件受理”+“郵寄送達”服務,對于資料沒有帶全的申請人,缺件由安鑒人員到現場檢測時幫其帶回補全,所有鑒定報告全部采用郵寄送達,已為超過3000名業主避免了額外奔波。
本網頁內容由用戶提供,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本網站不對上述內容的真實性和時效性負責,如您認為需要修改或刪除,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