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搬遷住新房,小家庭細說海陵大變化

2018-12-23 17:40
房地產知識
精選回答
張愛玲在小說《半生緣》的開篇就曾寫道:“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
今年是海陵建區21周年,這個“年輕人”三五年來可謂日新月異。我的小家庭身處其中,感觸頗深。
我——從小在城西長大,從未到過農村。猶記得初到九龍擔任大學生村官,騎電動車上下班的那些日子,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非機動車道也是顛簸不堪,后來只得每天乘坐15路公交車上下班。后來,九龍鎮承接“一體兩翼”規劃,高規格建設泰州市新能源產業園區,五縱四橫的道路框架闊氣拉開,雙向四車道柏油馬路造得比城區還“666”。陽光路上,旗幟飛揚。九龍儼然成為各類人才和財富集聚的熱土,卻又保留了淳樸的鄉風和熱鬧的民俗,著實是建設特色小鎮的佳處。
父母——一方是高郵人,一方是常熟人,上世紀80年代來到泰州,因工作相識,就這樣在海陵扎下了根,不走了。二十余年,一直住在閘西,靠近西汽車站,那里曾經遍地繁華。隨著西站日益陳舊、南站成為客運樞紐,閘西一步步走向沒落,成了老城區的棚戶區。道路狹窄、污水管網不暢、擺攤設點堵塞交通等問題一地雞毛,房屋翻建改造也存在困難,勞神堵心。買得起新房的都搬走了,留下的居民盼搬遷,盼了多年。
2014年,終于盼來了,10月說搬遷,來年1月就住進了新房。這多虧了政府的陽光政策,從前只是聽說,還覺得玄乎,如今親身經歷,每家每戶的補償面積、金額乃至簽訂的搬遷合同都在墻上公示,少了人心隔肚皮的猜測,家家戶戶簽得敞亮、爽快、高興。簽完字,又有一些謠言,說政府騙大家伙簽字了就拖欠補償款。這可怎么辦喔,新房定金已交,趕不上交尾款就算違約,要出大事了。還沒等托人咨詢,水電一停,征收辦就通知帶銀行卡,打款了!貼補了錢買新房、購置家具電器。女兒說,換個角度想,這是黨和政府貼錢給咱棚戶區居民改善居住條件,可不是嗎!
常熟親友——當年,小妹到泰州落戶,住的是平房,來去是腳踏車,那時大家都差不多。后來常熟汽車多了,整個泰州市摩托車也不見幾輛,覺得江北真落后啊。現在小小的海陵城,家家戶戶買汽車,道路寬敞了,也造起了高架,氣象萬千。開車一不留神就昏了頭,摸不著北了。今年,蘇州和泰州兩個城市簽訂了友好合作協議,盼他們就好比做了親家,互相抬著越過越好,海陵城三年五載再變一個樣!
本網頁內容由用戶提供,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本網站不對上述內容的真實性和時效性負責,如您認為需要修改或刪除,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