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買房發現“真假房東”,取消交易意向金卻沒有退

2018-12-20 06:01
房地產知識
精選回答
近日,常熟市民金女士致電本報常熟新聞熱線18936100110,反映她被一家沒有備案資質的中介欺騙:以中間人冒充房東,售賣房屋;當金女士發現蹊蹺想退“意向金”時,中介又不肯退先前收的2萬元費用了。
買房遇到波折
去年12月底,金女士全家在常熟當地一家名為“虞山鎮金楓綜合信息服務部”的中介找到了一套意向房源,為金楓家園小區內的一套65平方米的房屋,這所中介的蔣姓老板向其介紹,這套房屋為精裝房,售價80萬。當天,金女士在蔣老板的陪同下直接通過“房東”湯先生看到了現房。金女士告訴記者,他們當時全家看完后都覺得比較滿意,價位也符合心理預期。
由于雙方買賣意向基本達成,在中介協商參與下,雙方把房屋價格談攏,包括相關稅費細節。金女士覺得交易即將達成,為此她想在交易前仔細核實一下房東相關信息,畢竟80萬元并非小數目;不過,中介表示,包括房東身份證、房產證在內的相關證件在常熟行政審批中心辦手續,并不在身邊。與此同時,中介蔣老板向金女士介紹了其多個“成功案例”,讓金女士放心。此時,金女士向中介交付了2萬元意向金。
在此之后,中介要求金女士支付首付款,并透露房子在銀行有貸款,需要先把貸款還清,然后才能把房產證從銀行拿出來。對此,金女士表示同意,但是鑒于她始終沒見到房產證和房東身份證,她覺得擔心,她提出:付首付的時候,必須房東帶著身份證及房產證在場。對于這樣的請求,中介始終不同意——這讓金女士起了疑心,為何中介和房東始終不愿意拿出相關證件打消她的疑慮呢?
發現“真假房東”
由于對方始終無法提供房產證,金女士對這筆交易非常警惕。為此,她只能自己嘗試核實,避免蒙受損失。
金女士告訴記者,為了核實房東身份,她親自上門詢問賣房人姓名,她說:“我們問賣房人的姓名,賣房人自稱是高某,當我們要求核實下她身份證的時候,賣房人突然就發火了并拒絕我們的要求,并且打電話找到了中介,還說不賣給我們了,要退錢給我們。”
對于這樣的遭遇,讓金女士更加覺得奇怪,為何對方會如此反感呢?不得已,金女士只能再次找到中介,希望中介澄清相關事實,以便能夠讓她安心支付首付。在金女士的逼問下,中介向金女士坦白,先前與金女士見面的并非房產證上的房東高某,而是房屋“實際擁有者”湯某。金女士向記者解釋說:“金楓家園為經濟適用房,湯某當初并沒有經適房資格,而擁有資格的高某卻沒有錢,于是雙方一拍即合。”
金女士隨后向記者出示了高某和湯某雙方的購房協議,證實在房產證上名字為高某;而房屋實際擁有者為湯某。金女士說:“當時這套房屋三十萬左右,我估計中介和湯某想瞞著高某售賣80萬,所以始終不愿意讓真的‘法定房東’出面。”
鑒于此復雜的情況,金女士決定取消交易,希望對方退還2萬元意向金。
中介:對方“惡人先告狀”
金女士告訴記者,當她提出退錢的時候,中介百般阻撓,還想促成繼續交易。但是,由于購買過程始終不透明,金女士表示堅決放棄,而此時,中介對這2萬元又多次推阻。
為此,記者昨日來到了位于常熟金楓花園東門的這家“綜合信息服務部”,記者看到這個中介除了房屋中介,還“承攬”婚姻介紹,另外旁邊還有一張某公司的“代辦保險”業務廣告。記者發現大門緊閉,門口的黑板提示老板“有事外出,有事請聯系138××××××××”。
記者隨后撥通了蔣老板的電話,他得知記者來意后有些惱火,他在電話中說:“這明明是‘惡人先告狀’嘛。”蔣老板通過電話向記者表示,事實并非如金女士所說,他并沒有請“中間人”冒充房東,而不能達成交易的原因為,金女士反悔了,“據我了解是她又看中了別的房子,現在她戲弄了我們,還到處‘告狀’,搞得工商、房管都來找我麻煩。”
至于2萬元意向金,蔣老板表示并非不退,他愿意退,但是辦理經適房轉商品房的手續需要錢,這筆錢用掉了。他說:“現在我要把這房子賣出去了,才能再還給她。”
常熟將開展專項整治
為此,記者昨日專門來到了常熟市房產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常熟市虞山鎮金楓綜合信息服務部并非備案入網經紀機構,不具備網簽資格;不過,該機構擁有合法的工商登記證,也并非完全意義的黑中介。
對于這樣的“灰中介”,房管處表示,目前常熟擁有至少八十家,都為工商登記的個體工商戶,不具備備案資質,因此沒有網簽資格。這些機構大多數以中介名義進行實際運營,當促成交易時,則利用正規中介“合作”辦理網簽。對于這樣的機構,房管部門坦言:目前的確存在管理真空。而對于金女士和蔣老板各執一詞的情況,房管部門建議雙方可以繼續協商,或直接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記者獲悉,部分房產中介在經營中的確存在較多亂象,為此常熟市將對當地房地產經紀行業進行專項整治,整治將嚴查房產經紀公司誤導消費者、擾亂市場、搭車收費、捆綁收費、侵占挪用資金、代簽網簽等行為。此外,房管部門同時也提醒意向購房者,一定要通過有資質的中介進行交易,避免可能的欺詐情況發生。
責任編輯:蘇州房產網
記者 李淵
本網頁內容由用戶提供,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本網站不對上述內容的真實性和時效性負責,如您認為需要修改或刪除,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