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新房樂發展

2018-12-16 23:19
房地產知識
精選回答
日前,利川市團堡鎮四方洞村一棟75平方米的新房落成,陳才友一家三口從該鎮扶貧工作人員手中接過鑰匙,成為新房的主人。
陳才友是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多年來,一家人飽受病痛折磨,全家生計靠陳才友肩挑背扛。2003年,陳家的老房子塌了,一家人寄居在哥哥家。搬進新家,一家人才結束寄宿生涯。
陳才友是該市易地搬遷扶貧戶之一。2016年,該市2739戶、9100人搬進了新房,率先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達的年度指標。
精簡審批趕工期
去年,利川市結合湖北省總體部署,制訂了年度計劃、資金管理辦法等文件,掛圖作戰,倒逼進度。
對投資在200萬元以下的搬遷項目采取政府采購、競爭性談判等方式確定施工單位,對200萬元以上的項目簡化審批流程,實行“容缺預審”。同時,一手抓落地、一手抓質量,發改、國土、住建等部門提前介入,嚴格審查施工單位資質、安置點選址、地災評估及建筑材料,共核實33個施工單位建筑資質,抽檢65組建筑原材料樣品。
建立市級領導聯系集中安置點制度,出臺《利川市“四大家”領導聯系集中安置點實施方案》。截至目前,主體完工近3000戶。
針對暴雨災害,迅速將因災致貧村民納入計劃,第一時間向上申報項目,共爭取419戶1344人。
干群聯動強監管
干群聯動、政企聯動,讓貧困戶參與到精準識別、安置點選址、房屋建設和質量監管的全過程當中,讓困難群眾建得放心。
充分尊重貧困戶意愿,組建專班摸底調查,集體評議,在“宜集中則集中、宜分散則分散”的基本原則上,明確“多點小集中”建設模式。
嚴格簽訂鄉鎮政府、施工單位、村委會和搬遷戶的“四方協議”,明確了各方在項目建設中的職責。項目實施中,施工方優先吸納貧困戶參與自家住房建設,并主動邀請搬遷戶參與到項目質量監管。
向安置點所在轄區企業發放倡議書,引導愛心企業參與精準扶貧事業,組織愛心人士為困難群眾添置廚具、家具、棉被以及米、油等生活物資和用品。
搬出貧困享幸福
出臺精準扶貧產業扶持意見,在搬遷扶貧同時,同步規劃配套增收致富產業,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
科學選址,配套產業建創業門店。柏楊壩鎮在集鎮新區設置集中安置點,搬遷戶可直接參與到豆干產業中,由當地2家豆干企業負責收購銷售,搬遷戶每人每年可實現純收入4000元以上。
同時,結合民宿旅游,建設生態民居。采取“旅游發展公司+民宿協會+貧困戶”的立體管理模式,引導搬遷群眾參與商貿、餐飲服務和旅游產品開發。
截至目前,首批啟動的11個民宿旅游示范村共改造民居993戶、房間5697間。僅去年下半年,該市民宿共接待游客6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9億元。
因地制宜,圍繞山藥、黃連、莼菜等特色產業扶持貧困戶,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達4500元。
責任編輯:恩施房產網
牟新、黃杰、向慧
本網頁內容由用戶提供,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本網站不對上述內容的真實性和時效性負責,如您認為需要修改或刪除,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