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河源頭“別墅群”——水布埡鎮易地扶貧搬遷小記

2018-12-11 22:52
房地產知識
精選回答
12月20日上午,陰沉的天氣讓人感到寒意正濃,巴東縣水布埡鎮水坡村四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卻熱氣升騰、喜氣洋洋。前傍絕壁天河源頭、后枕巴鶴省道和村中一條街的一棵古銀杏樹下,14棟設計新穎、錯落有致的安置房格外顯眼,100畝剛凋葉的優質圃萄園包圍著安置點,戶戶門前掛著大紅燈籠,一米多高的桂花樹給安置戶增添生機,一陣陣歡快的笑聲從安置房里傳出,好一幅天河源頭“別墅群”圖畫。
正在搬著鍋碗瓢盆、抱著棉絮進入新房的貧困戶譚克龍激動地說:“做夢也沒有想到,我還能住上這么洋氣適用的新房。感謝黨和政府!”
水布埡鎮有貧困人口1.5萬多人,經多次精準核查,有相當一部分貧困戶祖祖輩輩散居于山高谷深、溝壑縱橫的山谷之中,與“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惡劣環境抗爭。惡劣的環境,阻隔了他們與外界的聯系,也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水布埡鎮黨委、政府把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看作是“從源頭斬斷貧困之根”的重要舉措,決定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讓貧困戶挪窮窩、換窮業、住進新家、實現脫貧。鎮黨委書記掛帥,黨委委員、人武部部長張劍波具體抓此項工程,組織專班抓集中安置點建設。
該鎮把搬遷對象明確為居住在生態環境脆弱、生存條件惡劣、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等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鎮精準核查后,確定241戶800人適宜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共落實10個集中安置點,現已啟動建設8個安置點11個標段,集中安置點選址征地合計121.27畝。
水坡安置點位于水布埡鎮水坡村四組,集中安置易地搬遷戶涉及3個村14戶41人。該安置點于今年8月上旬進場實施場平建設,9月中旬進入房建施工,歷時90天,投資151.7萬元,按設計圖紙建起白墻綠瓦暗紅花格窗的14棟安置房,水、電、路、網等按標準入戶,硬化了安置點入戶道路,安裝了節能路燈。
45歲的水坡村十八組貧困戶周遠來,2008年因車禍右腿致殘,住在離村委會十幾公里遠的風溪溝。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向東和鎮黨委書記田祚立走進他的新家,周遠來忙拄著拐杖打開客廳的吊燈迎客,領著客人樓上樓下看,情不自禁地說:“要不是黨和政府,我這個殘疾人和一家老小哪能從十多公里外的半巖里搬進這么好的房子里過日子!過去我們就因為住得太偏遠,一家老小岀行不方便,尤其是我的腿致殘后,總是怪自已命不好。真沒想到,我還有這么好的命!”他要求兩位領導與他站在新房門前合個影,說大門上這副對聯就代表全家的心聲。上聯是:歌唱共產黨,下聯是:感恩習近平,橫批是:喜逢盛世。合影后,向東對他說:“祝福你搬進了新樓,也希望你們思想隨之更上一層樓。”
水坡村十九組黃言忠從小失去父母,成為一個孤兒。2004年整村推進時,縣檢察院和藥監局幫他就近建起3間石木結構房。由于生存條件差,房屋因漏雨無法居住,平常在外打零工,一個人養全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這次,他接過安置房的鑰匙,興奮不已。剛把買的家俱擺進安置房,寬敝明亮的客廳里就聚滿前來祝賀的人。38歲的妻子李才芬一邊從開水器里接水為客人泡茶,一邊對客人說:“做夢都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從石板屋里搬到這樣像別墅的屋里生活。這全托的是黨的福!讓干部們操心了!”屋外,很多人在欣賞他新房上的這副對聯:“喜易地居家,樂喬遷致富。橫批:幸福美滿。”
為確保困難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保障、能致富”,該鎮堅持安居與樂業并重、搬遷與脫貧同步、發展與生態共贏的原則,圍繞誰要搬、怎么搬、如何致富等問題精準發力、快速推進。
“讓群眾搬出深山集中居住,僅僅是第一步。讓貧困群眾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才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目前,這個安置點已發展60畝櫻桃、100畝葡萄、500畝銀杏,還將發展100畝櫻桃,建林下養殖等。”鎮長賀齊政說。
聽到這話,背著小孩的集中安置戶李紅軍站在自已的安置房前,笑得格外開心。
據了解,該鎮今年有3個安置點77戶貧困戶可搬進集中安置房過新年。
責任編輯:恩施房產網
記者 譚舉先 通訊員 饒自愛
正在搬著鍋碗瓢盆、抱著棉絮進入新房的貧困戶譚克龍激動地說:“做夢也沒有想到,我還能住上這么洋氣適用的新房。感謝黨和政府!”
水布埡鎮有貧困人口1.5萬多人,經多次精準核查,有相當一部分貧困戶祖祖輩輩散居于山高谷深、溝壑縱橫的山谷之中,與“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惡劣環境抗爭。惡劣的環境,阻隔了他們與外界的聯系,也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水布埡鎮黨委、政府把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看作是“從源頭斬斷貧困之根”的重要舉措,決定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讓貧困戶挪窮窩、換窮業、住進新家、實現脫貧。鎮黨委書記掛帥,黨委委員、人武部部長張劍波具體抓此項工程,組織專班抓集中安置點建設。
該鎮把搬遷對象明確為居住在生態環境脆弱、生存條件惡劣、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等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鎮精準核查后,確定241戶800人適宜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共落實10個集中安置點,現已啟動建設8個安置點11個標段,集中安置點選址征地合計121.27畝。
水坡安置點位于水布埡鎮水坡村四組,集中安置易地搬遷戶涉及3個村14戶41人。該安置點于今年8月上旬進場實施場平建設,9月中旬進入房建施工,歷時90天,投資151.7萬元,按設計圖紙建起白墻綠瓦暗紅花格窗的14棟安置房,水、電、路、網等按標準入戶,硬化了安置點入戶道路,安裝了節能路燈。
45歲的水坡村十八組貧困戶周遠來,2008年因車禍右腿致殘,住在離村委會十幾公里遠的風溪溝。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向東和鎮黨委書記田祚立走進他的新家,周遠來忙拄著拐杖打開客廳的吊燈迎客,領著客人樓上樓下看,情不自禁地說:“要不是黨和政府,我這個殘疾人和一家老小哪能從十多公里外的半巖里搬進這么好的房子里過日子!過去我們就因為住得太偏遠,一家老小岀行不方便,尤其是我的腿致殘后,總是怪自已命不好。真沒想到,我還有這么好的命!”他要求兩位領導與他站在新房門前合個影,說大門上這副對聯就代表全家的心聲。上聯是:歌唱共產黨,下聯是:感恩習近平,橫批是:喜逢盛世。合影后,向東對他說:“祝福你搬進了新樓,也希望你們思想隨之更上一層樓。”
水坡村十九組黃言忠從小失去父母,成為一個孤兒。2004年整村推進時,縣檢察院和藥監局幫他就近建起3間石木結構房。由于生存條件差,房屋因漏雨無法居住,平常在外打零工,一個人養全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這次,他接過安置房的鑰匙,興奮不已。剛把買的家俱擺進安置房,寬敝明亮的客廳里就聚滿前來祝賀的人。38歲的妻子李才芬一邊從開水器里接水為客人泡茶,一邊對客人說:“做夢都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從石板屋里搬到這樣像別墅的屋里生活。這全托的是黨的福!讓干部們操心了!”屋外,很多人在欣賞他新房上的這副對聯:“喜易地居家,樂喬遷致富。橫批:幸福美滿。”
為確保困難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保障、能致富”,該鎮堅持安居與樂業并重、搬遷與脫貧同步、發展與生態共贏的原則,圍繞誰要搬、怎么搬、如何致富等問題精準發力、快速推進。
“讓群眾搬出深山集中居住,僅僅是第一步。讓貧困群眾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才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目前,這個安置點已發展60畝櫻桃、100畝葡萄、500畝銀杏,還將發展100畝櫻桃,建林下養殖等。”鎮長賀齊政說。
聽到這話,背著小孩的集中安置戶李紅軍站在自已的安置房前,笑得格外開心。
據了解,該鎮今年有3個安置點77戶貧困戶可搬進集中安置房過新年。
責任編輯:恩施房產網
記者 譚舉先 通訊員 饒自愛
本網頁內容由用戶提供,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本網站不對上述內容的真實性和時效性負責,如您認為需要修改或刪除,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