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達廣場工地建筑工人“被群租”住常熟景天花園新建小區

2019-01-20 19:07
房地產知識
精選回答
居民說:我們不歧視外來工 但群租確實影響小區生活
常熟景天花園是位于常熟城北的新建樓盤,交房兩年來,業主陸續裝修入住。近日該小區有業主致電本報常熟新聞熱線18936100110,反映他們的小區有群租現象,而且較為嚴重。這位業主在電話中說:“小區都是戴著安全帽的農民工,一戶人家住了五十多人,‘臟亂差’不說,還有其他的安全隱患。”
為此,記者昨日來到了常熟景天花園。時值中午時分,記者看到三輛電動三輪車載著十幾位頭戴安全帽的工人正駛入小區,小區保安看到這些工人進小區,直接開啟了道閘——顯然,這些工人已是小區常客。三輛電動三輪車隨后停靠在了一棟居民樓的車位上,工人們紛紛下車,其中一位拿出居民樓的門禁卡,刷卡進門。記者隨后上前打招呼,他們告訴記者,他們是附近萬達廣場工地的工人,中午飯點,回小區吃飯、午休。
記者隨后在這個小區走訪,發現電動車、三輪車陸續進出,其中不少“住戶”都是民工模樣。一位當地居民告訴記者,他們其實并不是歧視民工,也理解民工工作辛苦,但是心想自己花費數百萬購置的商品房變成這樣的群租小區,總讓他覺得不甘心,這位居民說:“樓道臟亂差,電梯里總有石灰粉塵、痰跡、垃圾;另外,一戶民宅住了數十人,我們總覺得不安心,無論是財產,還是消防。”除了衛生和安全,另有居民告訴記者,由于民工工作辛苦,每日早出晚歸,也對普通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另一位受訪業主說:“我們隔壁就住了好幾十人,他們早上六點不到就起床了,然后聲音很吵;晚上也會很晚回,因為人數比較多,洗漱時間會拖很長,影響我們作息了。”
記者獲悉,根據常熟市當地《出租房屋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定義”人均租住面積少于12平方米為“群租”。那么景天花園業主反映的“群租”究竟滿不滿足專項整治方案呢?
記者在小區業主的指引下,走進了一戶“群租房”。該戶為“空中別墅”戶型,有兩層,共計三百余平方米,這套公寓被房東隔斷為上下兩套,分別租賃。租戶分別為萬達廣場兩個不同的小包工,每位包工手下均有十幾位工人。在其中一層,記者看到戶內已經做了簡易隔斷,隔斷后的房間放著“大通鋪”,記者粗略地數了下共有十幾個鋪位。樓道被包工頭設置為“食堂”,地上堆放著大量蔬菜,一位阿姨正為工人準備晚餐,她告訴記者,現在工人們剛剛上工,晚上回來就是在這兒吃住,她說:我們有十五個工人,都是包吃包“住,所以要租下來,租金1800元。”她告訴記者,現在工地都不蓋工棚了,所以租借了小區的毛坯公寓。在她看來,這種設施比工棚好得多了,冬暖夏涼,不返潮不漏雨,工人們住著舒心呢。
盡管工人住著舒心,但是小區居民的確感覺困擾,而且記者發現這戶租戶的人均居住面積顯然少于12平方米。為此,記者來到了該小區物業,物業負責人知道記者來意后,向記者反映:我們這“個小區共有一千多戶,我們登記到的這樣的出租戶有60多戶,他們大多都是附近工地的民工,還有高新區一些電子廠的工人。”物業表示,小區來了這么多群租客,給他們的管理和保潔同樣帶來巨大麻煩,由于不少業主不理解,他們也希望有關部門來主動管理一下,這位負責人說:“一些業主讓我們去趕,這個顯然不現實,我們只能向房東建議,不要租給這樣的租戶。”
為此,記者昨日聯系了當地常熟市虞山鎮謝橋管理區,綜治辦負責人告訴記者,管理區將與高新園派出所一起前往小區查看核實,商討管理辦法。
責任編輯:蘇州房產網
記者 李淵
本網頁內容由用戶提供,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本網站不對上述內容的真實性和時效性負責,如您認為需要修改或刪除,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