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大力實施棚戶區改造,辦好民心工程

2018-12-22 05:43
房地產知識
精選回答
徐州市拆除2300萬平方米低矮、破舊房屋,新建50個現代化小區,16萬余戶棚戶區居民搬進新居。
徐州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及傳統老工業基地,長期以來,對全國及江蘇省的全面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初,國家在徐州布點建設鐵路、煤炭、機械、化工、建材、紡織、冶金基地,先后發展企業近千家,建成一批企業職工住宅,聚集著一些平房和簡易樓,由于經營不善或改制轉軌,企業無力對房屋進行維修、改造,逐步形成了現在的棚戶區,這些棚戶區如長期得不到改造,將會嚴重影響居民的生產生活和城市形象,群眾盼望早日改造的愿望極為強烈。
多種安置方式保證安置工作順利實施
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棚改工作的根本,我市采取“貨幣補償安置,集中建設定銷房安置,團購市場商品房安置”等多元化安置方式。
一方面,鼓勵引導貨幣安置,對于選擇貨幣安置且自行購買商品房的,在房屋征遷評估價的基礎上增加10%的補貼。另一方面,多元化推進實物安置,采取集中建設定銷房、居民自由選擇購買市場存量商品房的辦法,滿足征遷群眾安置需求。
另外,徐州還將棚戶區改造安置與住房保障相結合,采取“三項特殊政策”。對棚戶區征遷中符合經濟適用房條件的直接安排經濟適用房;對雙特困戶和符合廉租房條件的直接采取廉租房安置,交納政策性房租;對經濟困難、補不起差價的,實行共有產權安置,5-10年內被拆遷群眾可按征遷時的價格購買剩余產權。
針對棚戶區改造中特困群體安置難的情況,我市專門建立了慈善救助基金,對棚戶區改造中部分低保戶、特困戶、重大疾病喪失勞動能力、孤寡老人等特困群體給予幫扶,目前已妥善安置困難戶265戶、投入共有產權資金4200萬元。
政策落實到位確保群眾利益不受損害
征遷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問題,為了規范房屋征遷行為,我市嚴格執行風險評估制度。動遷前對群眾接受度、補償安置方案等影響社會穩定的風險進行科學評估和嚴格審查, 90%以上被征遷戶同意的方可啟動實施。
其次,全面推行房屋征收信息公開,嚴格履行公示、公布制度。通過房屋征遷整治專項行動、組織召開現場觀摩會等多種形式,規范房屋征收行為,并強力推行房屋征收公開信息。嚴格履行“一聽證、兩公告、五公布”制度,從征收的程序、征收要件、補償結果等方面進行全過程公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維護征收補償的公開、公正、公平。
同時,開辟投訴舉報通道,組建棚改投訴救助受理中心,公布舉報電話,聽取群眾訴求,解決群眾問題。項目實施方案由部門會審、政府審批,紀檢監察和審計人員全程跟蹤督查、審計,確保政策落實到位,群眾利益不受損害。
改變棚戶區屬性讓居民生活品質顯著提升
在棚改過程中,我市拆除2300萬平方米低矮、破舊房屋,新建50個現代化小區,這是我市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保障房建設工程,也是惠及群眾最多的民生工程,承載著棚戶區居民對美好家園的期盼。16萬余戶棚戶區居民搬進新居,告別了陰暗、破爛的危舊房,住進寬敞明亮的商品房,住房建筑面積由原來的人均10多平方米、戶均30多平方米增加到人均20多平方米、戶均70多平方米。
此外,在棚戶區改造騰出的土地上,建設了農貿市場、放心早餐、社區醫療機構、中小學和幼兒園、公交首末站、街頭綠地等基礎性項目,極大方便了市民生活;建設了音樂廳、藝術館、規劃館、文化(健身)中心等功能性項目,顯著提高了市民生活品質;改造后的戶部山、回龍窩、潘安湖、呂梁湖、九里湖等歷史文化片區及風景名勝區,真正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廣大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徐州市因此贏得了 “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譽。
責任編輯:徐州房產網
記者 陳羿帆 呂品 攝
本網頁內容由用戶提供,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本網站不對上述內容的真實性和時效性負責,如您認為需要修改或刪除,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