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舊居興建民宿,水頭同興村正行走在美麗的路上

2019-01-07 05:50
房地產知識
精選回答
2013年開始,同興村投入100余萬元,建立了新的村級文化室、同興公園和小廣場。清遠日報記者黃超賢攝
目前,佛岡的美麗鄉村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位于水頭鎮的銅溪同興村是該鎮美麗鄉村的重點示范村。建祠堂、建文化室、實行雨污分流、發展休閑民宿……在美麗鄉村建設事業上,該村始終堅持“承接上級政策,發掘自身優勢”的發展方針。目前,同興村的“三級凈化池”雨污分流工程、“72家房客”悠閑民宿建設等工程正有序進行,同興這一小山村正不斷蛻變,煥發新顏。
一走進同興村,平整寬敞的道路、郁郁蔥蔥的綠化帶、風景宜人的小廣場處處呈現著現代化鄉村的面貌。綠樹與群山環抱下,一排排住宅整齊劃一,配套設施齊全,屋前有廣袤的荷花池,可賞花垂釣,令人心曠神怡。
村民齊心拆舊建新
水頭鎮黨委書記梁沛英表示:“同興村的變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從2011年開始,同興村就開始對村內祠堂、泥磚房進行改造重建,并將村莊進行重新規劃,努力打造現代化新農村。”
村民理事長朱然棟介紹,當時村內有很多年久失修的泥磚房,出于安全和村容美觀的考慮,全村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商議出一個舊屋拆除補償方案,獲得了全村村民的認可。
“我們商定由村集體統一對舊圍屋進行拆除,丈量登記村民的房屋面積,按照15元\(平方賠付給村民,統一收回到村委會進行重新規劃,對于在舊房上申請重建的,以35元\(平方米進行補貼,實現全村統一規劃建設。”朱然棟說。
2011年,年久失修的祠堂開始進行重建,村內每位男丁捐款1000元,全村投入40多萬元重修了祠堂。2012年,全村開展了大規模的泥磚房、危房拆除工程,累計拆除156間。
該村鄉賢朱光振介紹,從2013年開始,同興村自籌自建,通過申請一事一議等項目,投入100余萬元,建立了新的村級文化室、同興公園和小廣場。
傳統人文建設催生集體主義觀
同興村村民對建設家鄉的號召能如此積極響應,這份集體主義觀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該村的人文建設。
據了解,同興村全村有300多人,最早從逕頭鎮遷移至此,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在新建的“樂春堂”文化室內,朱氏家訓中提及的“孝善和”理念一直是該村倡導的文化。“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要背誦家訓,村里舞獅、武術等傳統文化也都保留了下來。一直以來,村民們和諧相處,其樂融融。”朱光振說。
記者還了解到,同興村還流傳有一個規矩:凡是嫁入到村里的媳婦,都應該在每天早上把自家門前的院子、村道打掃干凈。“村里一直都很清潔衛生,大家干起活來也不分彼此,對于村里的建設,都想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朱光振說。
打好基礎發展鄉村旅游
今年,銅溪同興村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在清點舊圍屋時,發現房屋加起來剛好72間,村民就想到了發展“七十二家房客”民宿旅游的點子。
進入同興舊圍屋,記者看到了“七十二家房客”全貌。村委會主任朱然光介紹,這是同興村上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村民共同建設的圍屋,圍屋內縱橫交錯。當時圍屋內住著約38戶人家,以前大家出工、做事、辦酒席都在一起,后來因居住面積較小,村民們陸續搬出圍屋,在村外建設新房,圍屋才慢慢閑置下來。
對于如何打造“七十二家房客”民宿品牌,同興村打算先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以良好的人居環境為下一步發展民宿旅游項目打好基礎。目前村民理事會通過利用集體收益和企業貸資,投入90多萬元,啟動同興舊圍屋巷道改造、雨污分流改造和舊房改造三大工程。在排污分流工程建成后,村莊的污水沿著新挖的水道全部流進“三級凈化池”,雨水則通過獨立的管道系統收集排放,實現雨污分流。下一步,同興村計劃尋找專業市場化旅游開發公司來進行共同開發,通過發展鄉村游游,將銅溪同興村的迷人風景展現給外來游客。
責任編輯:清遠房產網
記者 鐘盛祺 通訊員 李偉富
本網頁內容由用戶提供,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本網站不對上述內容的真實性和時效性負責,如您認為需要修改或刪除,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