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創空間不只是找棟樓房收點租

2018-12-26 05:42
房地產知識
精選回答
創業時代眾創空間迅速涌現 生存狀況良莠不齊有喜有憂
蘇州個人房源網2016年6月20日消息:去年全國兩會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也帶來全國范圍內的創新創業熱潮,一時間,助創業者一臂之力的眾創空間,應運而生。因為既能拿政府啟動資金和用房補貼,又容易獲得天使基金、風險補貼的青睞,這種新型創業服務平臺,急速涌現。然而,當前,國內大多數眾創空間以“二房東”模式呈現。租一處房子,簡單裝修,招攬一些創業團隊,提供零星創業服務,收取租金和服務費,就可打出聯合辦公、孵化器旗幟,一路吶喊“已在風口”。
根據權威研究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我國較有規模的眾創空間不足70家,而隨著國家及地方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以及“雙創”熱潮席卷,如今已有超過1.6萬家眾創空間在全國各地“開花”。然而,2016年春節剛過,深圳一家眾創空間地庫因入不敷出關門,而北京中關村地區也倒閉了一批孵化器。4月初,深圳老牌孵化器孔雀機構因拖欠大房東租金被強拆,部分入駐孔雀機構的創業者在短短幾天內連續遭遇了辦公室被物業強拆、驅逐的惡性場面。然而,蘇州的眾創空間,如今是否安然無恙?記者日前走訪了本市多家眾創空間,試圖了解這個行業聊以為生的所在。
草根創客們 孵化器里找資源
6月的仁愛路,梔子花的清香,迎來送往著一張張清麗的面龐,穿著學士服的身影,流連在校園的各個角落,臨別前,他們將用膠片定格青春。與人頭攢動的大學生生活廣場一街之隔,GBOX孵化器里,一群年輕人正在為夢想打拼。去年上半年,從位于仁愛路的中科大軟件學院畢業后,錢裕超沒有選擇中規中矩的生活,而是選擇創業闖蕩。他帶著自己要做大學生活動的構思,走進了GBOX孵化器。“剛出校園,對創業只有一腔熱血,其實很多都不懂,急需導師幫助。”錢裕超說,除了低成本的辦公環境,他更看重孵化器的資源對接。
果不其然,一年來,在創業導師的幫助下,錢裕超從懵懵懂懂,到理清了創業思路,摸清了商業模型,一個叫“周末時光”的項目雛形初現。我不贊成孵化器僅僅是二“房東的角色,至少在我體驗看來,孵化器更多承擔著創業導師的角色,為我們這些初創者一站式解決創業難題。”錢裕超說。
同樣選擇眾創空間的還有“二次創業者”。春節過后,魯嚴飛舍棄了在昆山一高檔寫字樓2000多平米的辦公環境,而帶著他的“光伏街”項目走進了GBOX孵化器。作為身家千萬的CEO,他與初創者一道,擠在公共辦公區域,埋頭做項目。“你看,我們背靠背坐著,一轉頭就能討論,多方便。”魯嚴飛告訴記者,他再次創業選擇的是一個陌生領域,需要大量的軟件技術人才,而擁有教育背景的孵化器,恰好能為他的團隊輸送人才。同時,通過孵化器的牽線搭橋,他收獲了300多萬元的天使投資。
低門檻、低成本的創業環境,一站式的創業指導,背后還有風投大佬的關注,這些優渥條件,如磁場般,把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在眾創空間云集的金雞湖創業長廊,平均每周舉辦各類創業活動20余場,每月活動80余場,此外還有一些大型創業活動。通過云彩創新路演、孵化器交流沙龍等創新創業活動,創業者加油充電,并有機會遇見“伯樂”,將自己的項目轉向產業化。
在采訪中,許多創業者都表示,小到如何申請公司注冊和會計、出納,大到商業模型、盈利模式,他們這些初來乍到的創業者,一竅不通,他們選擇進入眾創空間,除了貪圖便宜的房租,更多是希望得到軟件上的幫助,使得他們的創業之路能走得平坦一些。但實際上,也有一些創業者表示,一些所謂的眾創空間,除了提供工位和會議室等基礎服務外,和其他寫字樓沒什么區別,空間的收入主要靠房租,還有政府補貼。
政府補貼、房租收入不是長久贏利之道
在GBOX孵化器,1400多平米的辦公區域,入駐了不同發展階段的21個創業團隊,主要涉及在線教育、互聯網+能源、在線游戲、智慧醫療等時下最熱門的“互聯網+”領域。每個工位每月租金200元,可享受會議室、路演大廳、網絡等基礎服務,目前130多個工位中,可租用的僅剩10個。
GBOX孵化器聯合創始人李豐告訴記者,其實房租僅占其收入的10%,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他們選擇對創業者收取工位費,更多是想讓創業者知道,創業是有成本的,不能混日子。入駐項目也有嚴格的門檻,以6個月至1年為孵化時間,成功者會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失敗的項目,他們也會選擇勸退,或者將團隊人員介紹到其他團隊,繼續創業。“我們需要保證整個眾創空間的活力。”李豐直言不諱,有的創業者會因為貪圖一些優惠政策,而不斷地挪窩,哪里有政策就往哪里鉆,而事實上,這對其自身發展是不利的。
2014年6月,GBOX孵化器作為園區第一批云彩創新孵化器,領到了50萬元啟動資金。此外,政府還給出30元/平米/月的辦公用房補貼,時效為三年。李豐直言不諱,政府扶持對孵化器起步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擁有軟件教育背景的GBOX孵化器,啟用初就明確自己的定位——培訓輔導型孵化器。“創業初期,創業者都會遇到缺錢、缺人、缺商業模式、缺營銷渠道的難題,如果我們樣樣都做,可能一樣都做不好。現在有的放矢,直擊創業者缺人和缺技術的痛點。”李豐說,定位明確是孵化器能否走得長遠的前提。他們也漸漸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盈利模式,即培訓、項目輔導,2014年至今,這兩塊的收入占到孵化器營收的40%。
但李豐并不否認,政府補貼對孵化器運營的雪中送炭。他說,1400多平方米的辦公區域,租金、水電、物業費為45元/平米/月,再加上前期裝修五六十萬。運營兩年,GBOX孵化器收支只能打平。李豐坦言,他們孵化器所從事的領域,投資回報率并不高,所幸的是,無論是虧損還是盈利,都有母公司撐著,或多或少讓他們放開手腳做事有了底氣。然而他們也在尋求更好的盈利模式。
與孔雀等過度依賴租金和政府補貼的眾創空間不同,蘇州的眾創空間大部分擁有可持續的盈利模式。位于金雞湖創業長廊的蒲公英孵化器,依托于順融資本設立,盈利主要來源為股權或投資回報,而不單純依靠房租和政府補貼。目前,蒲公英采用創業咖啡+創業孵化+天使投資三位一體的新型創業服務模式,對創業項目配套15億元基金,累計孵化項目150多個,投資項目50多個,項目下輪融資率達90%,內部收益率復利大于35%。蒲公英孵化器負責人吳曉梅對記者表示,政府補貼對于蒲公英已經不再重要。“能夠真正為創業者提供有價值的服務,能夠通過資本為紐帶陪伴創業企業共同成長的孵化器,才能走得長遠。”吳曉梅說,蒲公英孵化器配以注冊、財務、人力資源、知識產權、法律、技術支持、創業培訓、媒體品宣、投融資對接等一系列專業的創業服務以及一系列口碑極佳的品牌創業活動,致力于幫助創業者解決找項目、找人、找錢等一系列創業痛點。每年可孵化項目近200個,參與的創業者超過10000人。
蘇州市眾創空間協會執行秘書長李猛告訴記者,在100多家入會的眾創空間中,80%以上是擁有投融資服務背景的,這是目前業內普遍看好的一個可持續的盈利模式。我市“的眾創空間,不僅僅是提供工位,更重要是提供創業輔導服務。”李猛表示,單靠簡單提供辦公場地的“二房東”寫字樓,根本稱不上是眾創空間。在工業園區的眾創空間申請條件中,明確傾向于優先考慮有大型投資機構投資或自有基金的創新型孵化器。
把評判交給市場 優勝劣汰大浪淘沙
從2014年起,我市眾創空間步入快車道,目前,我市已有國家級眾創空間12家、省級眾創空間47家,分別占全省總量的1/3和1/4。除了民間資本,國企、高校、事業單位等,也紛紛介入。眾創空間涵蓋創客孵化型、投資促進型、專業服務型、培訓輔導型和媒體延伸型等多種類型。我市也制定出臺了《實施創客天堂行動發展眾創空間的若干政策意見》、《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創業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在建設眾創空間、強化政策扶持、優化創業機制和培育創客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對于眾創空間,蘇州各個板塊均有自己的一套準入門檻。就拿工業園區來說,申請眾創空間必須同時滿足在園區注冊、有場地、明確孵化周期、聘請創業導師、有在孵團隊等條件。條件滿足后,相關部門,通過專家評審會、眾創空間面試會、走訪眾創空間等多種手段來審核眾創空間可不可以備案,而且備案通過后,也會考察眾創空間,必須正式開業后才有可能獲得補貼。上半年,園區受理13家創新型孵化器申報眾創空間,9家通過備案,新增8家眾創空間開業運營。
高門檻,也伴隨著高回報。在園區,一經認定的眾創空間,最高可享受50萬元啟動資金,以及最長3年、不超過30元/平米/月的辦公用房補貼。在此基礎上,獲得投融資或在創業大賽中獲獎,均有機會額外獲得一筆數額不小的獎勵。而眾創空間舉辦創新創業活動等也能獲得政府補貼。針對高校學生到園區眾創空間創業的,有租房補貼、專利創意發明獎勵等。此外,園區創投引導基金,投資眾創空間內的創新創業項目。
“如果單純靠政府補貼生存,那眾創空間肯定發展不好,我們的眾創空間都是市場化的,政府補貼是一種鼓勵手段。”工業園區云計算產業聯盟協會相關工作人員直言不諱,在已開業運營的42家眾創空間中,大部分運營良好,但仍有3家眾創空間被取消了園區眾創空間的資格,有的是因為公司的業務調整,有的是因為長期沒有動靜,不具備活力,所以自然而然被淘汰了。而入駐眾創空間的創業團隊,一般也將接受3個月至1年不等的孵化。
隨著眾創空間興起,我市成立眾創空間協會,旨在探索眾創空間的可持續發展。執行秘書長李猛表示,盈利、孵化項目等市場數據,開展活動的活躍度,都是評判眾創空間是否健康的標準。
據了解,我市也在積極打響蘇州“創客天堂”知名度,將培育一批基于互聯網的新型眾創孵化平臺。到2020年全市擁有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超過300家,集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超過10萬人。同時,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眾創品牌亮點以及提升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眾創服務能力。
責任編輯:蘇州房產網
記者 林琳
本網頁內容由用戶提供,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本網站不對上述內容的真實性和時效性負責,如您認為需要修改或刪除,請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