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團購房遭遇一房二賣,法院判決返還8萬元轉讓費及利息
房產問答2018-12-16 00:42
房地產知識
精選回答

每個進城務工人員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打工地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住房。家住我市偏遠山區的余某幾年前來到達城打工,一直居無定所,去年,經過多年打拼的余某總算攢足了一筆可用于購房的首付款,誰知為了撿便宜買了“團購房”,遭遇了一房二賣,買房夢想落空。
達州個人房源網消息:去年6月余某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欲轉讓單位團購房的張某,張某表示可以低于開發商正常銷售價的價格將團購房轉讓給他。
同年6月20日,雙方簽訂了轉讓合同,約定:張某將其參與團購的位于西城某小區的商品房(在建工程,開發商已取得預售許可證)轉讓給余某,余某向張某支付8萬元轉讓費作為房屋價差款后,張某交給余某2015年3月由房產開發商向其出具的購房款收據原件一張,張某負責收據的真實性并協助余某到開發商處進行合同更名,此后與該房相關的事情由余某自行與開發商接洽,張某收取的轉讓費概不退還。
去年10月,余某在向開發商了解房屋相關情況時得知,張某的團購房已被開發商高價賣與他人。經與張某協調無果后,余某持轉讓協議及上述收據原件向法院起訴,要求解除轉讓合同,并由張某返還8萬元轉讓費及其利息。
對此,張某辯稱,雙方簽訂轉讓合同屬實,但其至今未收到余某應付的8萬元轉讓費,余某也未出示給付8萬元轉讓費的收條、轉賬憑證等直接證據。
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與余某簽訂的團購房轉讓合同并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受法律保護;合同約定有余某向張某支付8萬元轉讓費后張某轉交購房款收據原件的內容,雖然余某沒有向法院出示收條、轉賬憑證等直接證據,但按合同約定和常理,可以認定余某已經履行了合同義務;現因開發商一房二賣導致不能實現轉讓合同的目的,張某應承擔違約責任。于是判決解除轉讓合同,張某向余某返還轉讓費8萬元及其利息。
四川天仁和律師事務所黎律師點評:
我國《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其第(四)項明確規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的”。本案中,雖是因開發商而不是轉讓人張某一房二賣,但張某作為轉讓人,其有義務保證合同目的實現。
至于其關于余某未給付8萬元轉讓費的抗辯,既不符合合同約定,也有悖常理:在余某未付完轉讓費的情況下,張某是不可能將購房款收據原件交付余某的。
在商品房買賣中出現一房二賣的事時有發生。這里個人房源網(www.emoee.com)提醒廣大市民:購房人在購買預售商品房、訂立預售合后,只享有合同法上的請求權,該項權利沒有其他的效力,即購房者僅憑預售合同還無法阻止開發商“一房二賣”,一旦發生“一房二賣”的情況,購房人只能主張違約損害賠償,而難以獲得指定房屋。
同時黎律師也為廣大市民支招以防“一房二賣”:在與開發商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時,一定要書面約定進行房屋預告登記,購房人持已備案的商品房買賣合同、雙方的約定及個人身份證明,即可單方到房管部門申請預告登記,這樣可充分保證將來物權的實現,這也符合《物權法》的規定。
責任編輯:達州房產網
朱淑萍 記者 王佳 張黎麗
本網頁內容由用戶提供,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本網站不對上述內容的真實性和時效性負責,如您認為需要修改或刪除,請聯系我們處理。